- 猪病百科
-
猪水肿病
猪水肿病
概述:猪水肿病是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特征。本病发病率不高,病死率很高(90%以上)。本病春秋季多发。
病原介绍:1.仔猪断乳分栏,突然改变生活环境;气候突变或天气突变时,导致舍内温度降低,仔猪因皮下脂肪层薄、体温调节能力差而无法适应引起胃肠受凉,导致消化不良,胃肠痉挛,肠道内环境改变,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产生肠毒素吸收入血行发生中毒性休克,与此同时食物未能很好消化吸收,刺激肠蠕动增强而引起腹泻、脱水,致病猪发生酸中毒,毒素一旦突破血脑屏障出现神经症状,病猪往往突然死亡。
2.哺乳期间突然变更饲料,突然喂给浓度高的饲料。而仔猪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健全,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和激活需要底物诱导,在仔猪4周龄前突然喂给大量的营养浓度极高的饲料,很容易诱发水肿病。
3.应激断奶、阉割、预防接种、换料、母仔分离等多重刺激,引起仔猪产生应激反应,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降低,诱发水肿病。
4.饲料品质不良,饲料的抗原性强。仔猪补饲饲料中,豆粕等大豆蛋白超过粗蛋白总量的50%,或豆粕(或大豆)加工处理方法不当及仔猪补饲不充分,大豆蛋白的抗原激活了肠道的局部免疫系统,如仔猪未能产生免疫耐受性,则免疫系统经常处于准备状态,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此类抗原时,便产生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发生水肿病。
5. 配合饲料的pH过高。这样的饲料进入胃肠后中和大量胃酸,使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大量营养物质未经充分消化而直接进入肠道,使大肠杆菌迅速增殖,导致肠道菌群区系平衡被打破,诱发水肿病。
6.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在8周龄之前,仔猪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喂给大量蛋白质含量高的日粮,超过了仔猪胃肠的承受能力,引起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病原菌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诱发仔猪腹泻和水肿病。
流行病学:易感性:断奶不久的仔猪常发。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发。发生过仔猪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传染源:主要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
传播途径:由粪便排出病菌,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
流行特点:本病呈地方流行性。一般只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有时散发。在猪群中发病率约10% - 35%,但各猪群、各时期有差异。病死率很高,春秋季多发。
集约化饲养、气温变化、饲养条件改变、免疫状态和其他感染因素的存在等可诱发本病。
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常未见任何症状即突然猝死。亚急性病猪病初体温38.6 - 39.5℃,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心跳疾速,结膜充血,不喜活动,步态不稳;继而兴奋不安,呼吸初期快而浅,后来慢而深,发病前一、二天常有轻度腹泻,后便秘。病猪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做圆圈运动。静卧时,表现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触动时表现敏感,发呻吟声或嘶哑的呜叫,继而前肢或后躯麻痹,不能站立,体温无明显变化。若强行驱赶,则耸毛拱背,后躯左右摇摆,步态蹒跚,拖地而行,并伴有心跳疾速,呼吸促迫,反应迟钝,皮肤敏感,触之惊叫,少尿或无尿,多腹泻少便秘;最后呼吸极度困难,体温降至3 6℃以下,昏迷而死。本病的特殊症状是脸部、眼睑水肿,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有些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病程 一般为1 - 2d,个别的可达7d以上。
解剖症状:急性病例常未见任何症状即突然猝死,尸体营养良好。头顶部下领间隙颈部、前肢下部内侧皮下炎性水肿,其病变为皮下积留水肿液或透明胶冻样浸润物,水肿部皮肤青紫。
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急性浆液性出血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色如红枣,切面多汁,有时有出血,以肠系膜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而肺门淋巴结、纵膈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出现轻微病变。
特征的病变是胃壁浆液性水肿,尤以胃大弯、贲门部水肿严重,水肿切面流出无色渗出液,胃内常充盈食物,黏膜潮红,有时胃底部弥漫性出血;胃底区黏膜下有厚层的透明有时带血的胶冻样水肿物浸润,使黏膜层和肌层分离,水肿层有时可达2 - 3cm厚,严重的可波及到贲门区和幽门区,但轻症病例则呈局部性水肿,需在多处切开胃壁才能发现。小肠黏膜水肿,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大肠系膜水肿,结肠系膜、肠壁明显水肿;结肠袢的肠系膜呈透明胶冻样水肿,充满于肠袢间隙。腹腔常见有几束纤维蛋白,结肠散在多量红色斑点,小肠血管充血。
心包、胸腹腔有较多的淡黄积液,心冠脂肪针尖状出,心肌变性与出血,左心室心肌壁小米状出血;会厌软骨、气管小点状出血;肺水肿,粟粒状出血,呈休克肺病变;肝与肾淤血和营养不良,肝有散在出血斑点,肾包膜增厚、水肿,纵切面皮质贫血,髓质充血,膀胱黏膜针尖状出血。小脑膜水肿。临床有神经症状的猪,脑常出现非化脓性脑炎的变化,神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水肿。组织学肾有DIC,出现神经症状的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确诊方法:根据发病猪的日龄,特征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确诊须实验室诊断,由小肠内容物分离病原性大肠杆菌,鉴定其血清型。
1.触片镜检无菌取病死猪肝、肺、淋巴结、小肠前段内容物分别触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革兰染色镜检,在小肠内容物触片上查见革兰阴性小杆菌。
2.细菌培养无菌取肝、肺、淋巴结、小肠前段内容物分别接种营养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于37℃恒温培养24h观察,见小肠内容物接种的营养肉汤均匀混浊,有菌膜,管底有灰白黏性沉淀,振荡呈云雾状,小肠内容物接种的营养琼脂板上可见灰色、半透明、圆形隆起、湿润、边缘不整齐、直径2 - 3mm的菌落。将两种培养物分别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均查见单个或成对排列、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小杆菌,运动力检查阳性。
3.鉴别培养 无菌取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培养物分别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于37℃ 恒温培养18h观察,见有均匀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的小菌落生长。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查见单个、成对、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小杆菌。经鉴定为大肠杆菌。
治疗方案:肌注呋塞米、新联大恩诺沙星、CVb、肌苷、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