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病百科
-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
概述: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3天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当一窝中有一头乳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据对153窝乳仔猪的统计,有138窝乳仔猪、在初生后3天以内发生了黄痢,占总窝数的90.2%。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积极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损失很大。这种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流行病学:1.易感性: 本病发生于初生后1周以内的仔猪,以1 - 3d最为常见,7d以上很少发病。同窝仔猪中发病率很高,常在90%以上,50%以下的少,病死率也很高,有的全窝死亡;不死的仔猪须经较长时间才恢复正常生长。
2.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无病猪场若由病猪场引进种猪或断奶仔猪,如不注意卫生防疫工作,则易使猪群受到感染,引起仔猪大批发病和死亡。
3.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病原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舐母猪皮肤时,食人感染,下痢的仔猪由粪便排出大量细菌,污染外界环境,通过水、饲料和用具感染其他母猪,形成新的传染源。
4.流行特点:没有季节性。在猪场内一次流行之后,一般经久不断,只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如不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是不会自行停息的。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在生后8 - 12h内发病,一般为1-3d,7d以上的很少。
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于12h后,一窝仔猪中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含有凝乳小片。根据5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大批发病,泄泻黄色稀粪,就可作出初步诊断。
一窝内自第一例发病后1 - 2d内至少有80% -90%的同窝仔猪发病。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于生后10多小时突然死亡。生后2 - 3d以上发病的仔猪,病程稍长,仔猪突然拉稀,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数分钟即拉1次,肛门松弛,稀粪沾污后躯及尾巴,病猪精神沉郁,不吃奶,很快消瘦、脱水,双眼凹陷,肛门周围及腹股沟等处皮肤呈红色,最终昏迷、衰竭而亡。
解剖症状:病死猪消瘦,常因严重脱水而显得干瘦,皮肤皱缩,被黄色稀粪污染。肛门眵开,肛门周围沾有黄色稀粪。最显著的病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的变性和坏死。胃膨胀,胃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潮红,部分病例有出血斑块,表面有多量黏液覆盖。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肠腔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腔扩张、肠壁变薄,肠黏膜呈红色,尤其是十二指肠膨胀,肠壁变薄,黏膜和浆膜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黄白色稀薄内容物,有时混有血液、凝乳块和气泡;空肠、回肠病变较轻,但肠内臌气很显著。大肠壁变化轻微,肠腔内充满稀薄的内容物。病变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常有小的凝固性坏死灶;脾淤血;脑充血或有小点状出血,少数病例脑实质有小液化灶。
镜检:胃黏膜上皮脱落,固有层水肿,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胃腺腺体和腺管的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液化性坏死和脱落;严重者腺管仅存框架,整个腺管变成无结构的网状物。肠黏膜上皮完全脱落,绒毛坦露,固有层水肿,肠腺萎缩,腺上皮细胞空泡化,严重者呈液化性坏死,变成网状的纤维素样物质。在固定良好的切片中,可见绒毛的上皮表面有成丛或成层的大肠杆菌,于绒毛固有层见有嗜中性白细胞浸润。
确诊方法:根据特征性病理变化和3-5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大批发病,泄泻黄色水样稀粪,剖检肠黏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就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查,除采用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等常规方法外,还应测定其有无肠毒素及吸着因子。若从病死猪肠内容物和粪便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而且证实大多数菌株具有黏着素K抗原和能产生肠毒素,则可确诊。
肠毒素的测定方法很多,有兔肠段结扎试验、小鼠肠袢试验、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试验、乳鼠灌胃试验、细胞培养、Y1腺瘤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的形态变化测定、琼脂扩散(Elek)法、被动免疫溶血法、ELISA、基因探针法等。兔肠段结扎试验和小鼠肠袢试验使用广泛,是普遍使用的测定肠毒素活性的好方法,但操作较繁琐。乳鼠灌胃试验是目前测定ST的唯一方法。基因探针法很敏感,是目前最先进的方法,但因标记DNA的探针半衰期短,价格贵,不易推广。ELISA很敏感,易于推广。
综合防治:首选药物:恩诺沙星、氟奇康泰、联毒克、头孢噻呋钠,次选:莫倍新,附弓通灭、硫酸粘杆菌素、倍能佳。
1、保健:1000斤饲料添加(母仔同治)
倍能佳500g+联毒克400g+硫酸粘杆菌素400g+莫倍新1000g+联克霉或活性炭少许。饮水加肾舒。用圣碘清洁消毒,注意保温、全价易消化的饲料并适度控料。
2、治疗:口服上述合剂,肌注CVb、联大恩诺沙星、头孢噻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