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大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服务咨询热线

027-87584302

在线客服
  • 肝肾康
  • 联毒克
  • 体虫清
  • 附弓通灭
  • 氟奇康泰
猪病百科

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

概述:猪轮状病毒病( Swine rotavirus disease)是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的急性胃肠炎,特征为急性腹泻。本病最早(1943年)在患腹泻的儿童中发现,1974年由FLEWE等首次提出轮状病毒这个名称,并为1976年的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所采用。该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肠道,可随粪便排出外界,经消化道途径传染易感的人、畜和禽。轮状病毒感染通常以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的方式在动物群中广泛流行,常呈地方流行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晚冬 至早春的寒冷季节。少数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而呈终年流行。
 
流行病学:1.易感性  7-41日龄仔猪易感,并出现严重临诊症状。1-3周龄仔猪的感染率高于4-6周龄仔猪。初产母猪的仔猪比经产母猪的仔猪更易感。7日龄以前仔猪可能受母源抗体保护而不常感染。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此外本病的易感宿主还有犊牛、羔羊、狗、幼兔、幼鹿、猴、小鼠、鸡、火鸡、鸭、珍珠鸡和鸽以及儿童。其中以犊牛、仔猪及儿童的轮状病毒病最为常见。轮状病毒有一定的交互感染作用,人的轮状病毒能感染猴、仔猪和羔羊,并引起发病;犊牛和鹿的轮状病毒能感染仔猪。由此可见,轮状病毒可以从人或一种动物传给另一种动物,只要病毒在人或一种动物中持续存在,就有可能造成本病在自然界巾长期传播。
2.传染源  患病的人、畜及隐性感染的带毒猪,都是重要的传染源。病毒经粪-口途径在猪群中传播。由于病毒稳定性强,不清洁的环境因素对病毒在畜舍中的存留起重要作用。
3.传播途径 病毒存在于肠道,随粪便排出外界,经消化道途径传染易感的人、畜和禽。痊愈动物从粪便中排毒的持续时间尚不清楚。污染的环境对猪群中轮状病毒的持续存在有着重要的作用。猪轮状病毒在极端环境条件下是很稳定的,它对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粪、尘埃、分娩和断乳猪舍的污水中都能检出,在空关3个月的猪舍中仍能存活。
4.流行特点  轮状病毒感染通常以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的方式在动物群中广泛流行,常呈地方流行性。动物和人的轮状病毒感染在流行病学上的特征基本相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晚冬至早春的寒冷季节。少数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而呈终年流行。只要本病在一种动物群中长期传播,各种年龄的动物对轮状病毒均有易感性,感染率可高达90%-100%,但病死率低。以新生和幼龄动物发病为主,成年动物常呈隐性经过。卫生条件不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冠状病毒、慢病毒等混合感染,可使病情加剧,病死率增高。
5.本病的发现与现状 本病呈世界性流行,是引起猪胃肠炎的常见病因。据报道,1-4周龄仔猪群的发病率超过80%,死亡率为70%-20%。自1982年首次报道猪轮状病引起毒腹泻以来,我国学者对华东地区的猪进行了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6周龄猪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72%- 83.8%。
z.F.Fu等从产仔猪舍、断乳猪舍和3个月内未饲养这类猪的猪舍采集的尘埃、粪便和污水样品中检出了轮状病毒,并证明了轮状病毒在猪与猪、窝与窝和猪舍之间的连续传播,对维持猪场的轮状病毒感染链发挥着作用。自然感染轮状病毒性导致腹泻,常发生于7- 14龄在特定猪群中往往较为一致。症状与人工发病相似,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粪便呈黄白、黄绿或暗黑色,水样或糊样,严重者带有戮液和血液。腹泻3 - 4d后,部分病例出现严重脱水并死亡。
6.潜伏期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很短,约为12-24h。
临床症状:非免疫的初生猪或未食初乳的新生仔猪喂以流体饲料并接种猪轮状病毒可复制本病。1-5日龄仔猪发病最严重,潜伏期12 - 24h,病初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良,偶尔发生呕吐。随后发生严重水泻并持续3-5d,粪便呈黄色到白色,带有数量不等的絮状物,之后经7-14d逐渐恢复正常。病猪发生严重脱水并可能在腹泻暴发2 - 5d后死亡,死亡率可达50% - 100%。7- 21日龄接种猪,腹泻和脱水不太严重,28日龄时接种猪仅发生1-1.5d的短暂腹泻。死亡率随接种年龄的增大而降低。
自然发病的仔猪:在感染后12-24h内,一般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和不愿活动,以后发生严重腹泻,一般在腹泻后3 - 7d发生死亡,一般说来,普通饲养的小猪,在出生几天之内受到感染,如果断奶或母猪奶中缺少特异性轮状病毒抗体,会出现高死亡率。当用病毒给0-5日龄的初生小猪或未吃初乳的仔猪接种时,这种情况也会发生,那时死亡率可达100%。通常10 - 21日龄吃乳的小猪接种时,临床症状是温和的,腹泻1- 2d后迅速康复,残废率低,无论断奶时是在21日龄还是在3-8周龄,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严重性,总是随断奶而增强,此时,死亡率一般是3%-10%,也可以达到50%,腹泻物的颜色和稠度可从黄、白到黑色,可以是水泻、半固体状和发酵状,或是在类似乳清的液体上漂浮着絮状物。排泄物的外观程度取决于所吃的食物,吃奶产生黄色腹泻,而吃固体食物一般是黑色或灰色腹泻,虽然一般说来,越是水泻,脱水越严重,但也并非如此,特别是断奶后的仔猪发生腹泻。
解剖症状: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胃迟缓,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小肠肠管菲薄,半透明,肠内容物为浆液性或水样,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短缩扁平。小肠黏膜的这些变化,主要出现在空肠、回肠,是绒毛上皮细胞破坏和小肠适应性和再生性应答的综合。在腹泻开始的同时或稍早可以稍微看到一些肉眼可观的损害,在1- 14日龄猪最为严重。胃内常存在食料,小肠1/2到2/3的肠壁较薄,内含大量水样、絮结的黄色或灰色液体而使肠管膨大。腹泻24h后,小肠蠕动增强而使胀大的肠管逐渐平复,肠管壁的厚度也渐恢复,外表接近正常。小肠后2/3部位的乳糜管中不含乳糜,相关的肠系膜淋巴结小而呈棕黄色。盲肠和结肠也含类似内容物而胀大。在21日龄以上的猪中,肉眼观察损害较轻。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胆囊肿大。
组织学变化:接种后16-18h绒毛尖端的上皮细胞和周围的绒毛发生变性。变性细胞肿胀,细胞浆稀少,核肿大,细胞边缘呈不规则的毛刷状。变性细胞常自邻近细胞或基质脱离。接种后16-24h,坏死细胞导致明显的绒毛萎缩,接种后24 - 72h最为严重。萎缩绒毛的尖端可被减薄的近乎扁平的上皮细胞覆盖,在固有层中有不等量的细胞碎片。接种24 - 48h后可以看到邻近绒毛暴露的固有层接触而导致绒毛融合。接种48 - 72h后,肠腺上皮增生而导致肠腺明显加深。正常绒毛完全再生所需时间取决于猪的年龄。在许多实验接种中,用扫描电镜详细研究了感染的小肠黏膜的表面解剖特征。变性的绒毛上皮细胞溶解或脱落导致绒毛腐蚀性缩短。在几个小时内,腐蚀的绒毛尖端被连续的上皮细胞层覆盖,几乎没有留下肿大和变性的上皮细胞。电镜观察:发现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局限在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所以组织学检查病变主要局限在绒毛部,绒毛顶端柱状上皮由于病毒感染、增殖,导致上皮细胞脱落或坏死溶解。绒毛变短,隐窝上皮未分化成熟就移向发病感染的绒毛顶部上皮的位置,所以在绒毛顶部常见未分化成熟的立方上皮所覆盖,固有层可见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粒细胞浸润。
有报道对实验感染和自然感染猪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显示,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浆中含有许多不同大小的电子致密的颗粒状包涵体,这种包涵体常有致密的亚病毒髓核或单衣壳颗粒,单衣壳颗粒通过粗糙型内质网的膜出芽获得外层衣壳。成熟的、直径78nm的双层衣壳病毒粒子积聚在内质网池内,当细胞溶解时释出胞外。病毒感染细胞的其他退行性病变,包括细胞肿大、线粒体肿大、核肿大、细胞腔网扩大、微绒毛断裂。在固有层巨噬细胞的吞噬泡中含有细胞膜轮廓、病毒粒子、病毒包涵体和其他细胞碎片。
 
 
防治措施:
1、跟胎免疫:母猪产前40、20日先后分别注射PED/TGE/PRV活疫苗和灭活苗(哈兽研 冯力在厦门演讲)。
规模猪场科学返饲,再灭活苗免疫,也可有效控制。
2、治 疗(腹泻包)
    (1)康复猪14天的血清,出生仔猪2ml.

地址:湖北省嘉鱼县发展大道(生产基地)
Address: No.20, development avenue, Jiayu County, Hubei Province (production base)


友情链接 LINKS